迄至2009年1月为止的故事经历了清末民国初的火爆之后,普洱茶在广袤的中国大陆一口气蛰伏了半个多世纪。
随着宝岛茶人对茶饮在健康、文化上的卖点的深度挖掘,上个世纪最后几年,广东、云南地区的普洱茶市暗流涌动。
世纪伊始,中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消费欲望强烈。所有新奇的、独特的、有炒作潜力的东西都被精心策划,包装,宣传。终于,在2006下半年到2007上半年这段时间,普洱茶市沸腾了。
其实茶没有沸腾。沸腾的是人,而且只是很少一部分人。另有不少人忧心忡忡,还有一些人等着看热闹。
时间白驹过隙,转眼又是一年。零八年三月底,普洱茶市场指标性产品,大益7542、7572上市了。价格?相当的低调。
被07年的高价气红了眼的茶客松了口气:“崩盘了吧!又有茶喝了。”
被07年的火爆急红了眼的茶客幸灾乐祸:“崩盘了吧!存那么多茶,曾孙都喝不完喽!”
“崩”——很吓人的字眼。有这么严重么?
前兆07年初,我在云南西山版纳茶区的村寨里做调查。前所未见的茶价让茶农们纷纷露出兴奋而又羞涩的腮红。却也有年龄颇长的几位老人紧锁眉头。经历过民国时期茶市的巨大动荡,今天的喧嚣让他们担心昨日重现。
他们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07年秋,当时仍奋战在茶区一线的君莫问兄发帖爆料:某些着名茶产区居然有茶农佘米。过高的茶价吓退了收茶人,毛料堆满仓却换不成买米钱。
这时的市场,标价依然坚挺,群众依旧热心,只不过都纷纷开始捂紧钱包。
茶商们有点儿紧张。他们开始考虑:到底谁在消费普洱茶?
普洱茶的受众最狂热那段日子,普洱茶市冒出了几种奇特的消费心态。
一、降脂减肥,保健药。二、时尚潮流,赶时髦。三、投资回报,炒股票。
茶饮再健康,终究不能雪中送炭。捏着鼻子当药喝,全无怡情之悦,实在大谬其趣。于是,纯喝药的人退出了。
时尚的核心特征就是流转不息。等它的指针无情的倒向红酒、咖啡甚至酸枣汁等等之后,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小资们也退出了。
充满泡沫的牛市不可能坚挺。一朝显露熊相,炒货的商家们更快马加鞭地退出了。
闹剧落幕,一片萧索。然后寂静中,依然有人神态自若地把普洱茶一杯杯往肚里灌。这些人说:
“从人数上说,一个健康的市场系统应该是金字塔形的。顶端是制造商,人最少。中间是各级经销少,人数渐增。最下面是广大消费者,人数最多。
现在普洱茶市呢?枣核形!最上面一个制造商。到了各级经销商,茶叶就开始在各家仓库里搬来搬去。再往下呢?有多少消费者?一年那么多吨新茶,喝掉了几吨?
你存了很多茶,都升值了。太好了!可你卖得掉么?你能套现么?”
我意识到:金字塔形虽然有点过时,但站得稳。枣核形很前卫,可惜太容易倒。
终于大家也都意识到:不管怎么炒作,怎么升值,怎么越陈越香,怎么越存越贵,茶终归还是要喝到肚子里。最终的话语权依旧牢牢长在喝茶人的嘴上。
那么,这些人为什么喜欢喝普洱茶?
越陈越香的迷雾在消费市场上,广受关注的产品大都有一个简洁有力的描述。以茶举例:花茶,花香带茶香;绿茶,清香鲜爽;闽北乌龙,岩骨花香;广西黑茶,红浓陈醇。
这些字眼朗朗上口。既突出了产品的独特风貌,又指导着品饮者的价值取向。
普洱茶,目前叫得最响的词汇是“越陈越香”。
好一个越陈越香。这个短语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不勾勒现在,只暗示未来。
这就好像有人抱着个婴儿,跟我们信誓旦旦她三十岁时会是何等绝世的风韵。——真的有把握?!未来和现在有如此确定的联系?
好吧!且不谈未来,让我们先论论现在。“陈香”是什么?
作为最基本审美取向,这个词汇的含义本身居然飘忽不定,存在广泛争议。
在漫长的中国饮料史上,茶叶一贯以新嫩为贵。“陈”作为一种品饮概念异军突起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即使在港台东南亚这些传统消费地区也不过就是几十年。当年港台茶人携各式茶品、各种理念杀向祖国大陆,你方唱罢我登场,赚足了眼球。可是台下观众看傻了眼。到底该听谁的?
甲说“樟香”,乙立刻讥其“湿仓”;乙高论“干仓”,甲回头笑其“青BB”。
“陈”。就这一个字,为一口茶增加了太多背景,太多故事,太多变数。
对于已经“陈”了的老茶,争论尚如此之多。那么还未陈化的生茶呢?
面前,一杯让人口舌麻痹的茶端了上来。茶友们一口灌下去,纷纷暗暗叫苦。
这时,甲发话了:“这样的茶才叫霸气,就是这样的茶将来才是好茶。”——哇,不得了!是不是买点儿回家存存以观后效?
说时迟那时快,乙做鄙视状:“这还算好茶?!哼哼!此茶苦而不甘,涩而不津。这种茶越放越难喝!”——呀,有危险!钱包还是收好。先观望一下。
正在此时,一直作沉思状的丙发言了:“我手上有几饼这种口感的茶。经过一个苦涩不化的阶段,现在口感还是上升的。”——咦?二比一!到底是机遇,还是挑战?
折腾几次,消费者终于烦了。他们懒洋洋地说:“这块茶饼二十年后会非常好喝,或者非常不好喝。随便您预测吧。反正我不买!”
是啊!谁愿意为二十年的等待买单?
期待破茧化蝶炒,也炒了。跌,也跌了。崩?还不至于。也许是不乱不治,不破不立。
因为我们知道,很多人还在喝普洱茶,喝他们认为好喝的普洱茶。
但是,如果所谓的高端新茶解决不了糊味,所谓的高端老茶解决不了霉味,所谓的“越陈越香”只是飘忽不定的字眼而不是深入人心的观念,那么消费者的热情还能保持多久?
如何让新茶好喝?同时让这些新茶在陈化之后更好喝?如何用货真价实、独特卓越的口感牢牢抓住消费者的嘴巴?如何让消费者真正觉得“越陈越香”是保障而不是风险?
Know-how, know-how! 有志于普洱茶事业的专业茶人们尚任重而道远!望诸君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这样,喝茶人才好在将来某天为您今日的杰作喊一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