啖茗小馆

茶树优质、高产、高效益的栽培技术---茶园建设

    园建设包括新园建立和低产茶园改造两个内容。

    (一)  茶园建设

    1、园地选择。茶树原产我国亚热带地区,在它系统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喜温湿、怕严寒,喜酸性土壤。怕碱性土壤和耐阴等一些基本特性。因此,人工栽培茶树首先要选择好与茶树在系统发育中,所获得的基本特性相适应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地势条件,使茶树的生长发育有一个较好的环境,为茶树的优质、高产、高效益打下基础。

    我国中、北部茶区,茶树适生条件为:光照强度最低不低于1000勒克斯;冬季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100C;年降雨量在800或1000毫米以上;土层的深度不低于60厘米,土壤的PH在4.5-6之间,最高不得超过6.5,土壤的地下水位离地面1米以上;海拨高度在1000米以下,最高不高于1200米;地势要求平坦,20度以上山坡地不再用来开辟茶园。计划生产有机茶茶园,宜选择在离城市和交通要道较远、高拨较高的地段建立。

    2、茶园规划。新建茶园要认真做好规划。其生产区和生活区的布局要合理、路沟要分明、茶园要富有园林化的优美环境。其茶园规划的主要内容:

    (1)茶园区块划分。大面积茶场,要依据地形、地貌情况,划分成若干个生产作业区,每区又划分成若干个地块。地块的形状以长方形为好,这有利于耕作管理。山地茶园的地块,一般是用纵、横水沟来划分、平地和缓坡茶园,一般是用道路来划分。地块面积一般以10亩左右为好,但不能强求一致,不过每块茶行的走向应尽量做到一致。

    (2)道路设置。茶园道路必须按需要设置,防止过多的占用好地面积和割裂地块。茶园的系统是由干道、支道、步道、环园道组成。

    干道:对内连结场部、加工厂和作业区、对外与公路相接,其宽度为6-8米。面积较小的茶场,可不设干道。

    支道:是园内运输、耕作采摘等机具运行的道路,其设置一般与茶行平行并与干道相接,宽度为4-5米。

    步道:是从支道能向茶园地块的道路,其设备一般与步道垂直或成一定交角,宽度为1.5米,两步道之间的距离,以50米左右为宜。

    环园道:是用来与农田分界的线路,设在每片茶园的边缘,宽度为1.5米。

    (3)排灌系统设置。茶树是怕旱又怕涝的作物,山地茶园还有一个水土保持问题。因此,在规划时必须把茶园排灌系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茶园的排水系统,包括纵沟和横沟。纵沟顺坡向开设,一般与茶行方向垂直,用于接纳横沟溢水;横沟依等高线开设,一般与茶行方向平行,用于拦蓄茶园流水,坡地茶园要每隔15-25米设置一条。茶园上方与林地或荒地交界处还要设置一条隔离沟,防止山水流入茶园。

    灌溉系统包括水源(水库)、干渠、和支渠。山地茶园应利用地势较高的山洼,修建小水库、勺流灌溉。丘陵地区茶应选择水源方便、地势较高的地方,设置扬水站,抽水灌溉。干渠是通向作业区、支渠是通向各地块,都应设置在地势较高的地方。

    (4)防护林设置。茶园周围、干道两旁和支道一旁、房前屋后、两山相接的比风口和不宜种茶的山顶和低洼地,都应种上树木。这既可美化环境、涵养水源、提高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和改善光质、调节寒冬和夏季气温、降低风速避免和减轻茶树的冻害和旱害,又可增加茶场的一定经济收。防护林的树种,应选择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绿乔木为主,如松、杉、桂花、女贞等。

    3、园地开垦。在生荒地建园,开垦时首先要清除地面上的零星杂灌木、小毛竹、乱石等;然后进行初垦,其深度50厘米,并捡去树根、竹根、草根、石块等杂物;在茶树种植前再进行一次复垦,其深度30厘米,并进一步捡尽杂物。在熟地建园,如地面不需要平整,可采取“条状深耕、回填表土”的方法进行条垦。即:从地块外缘的第一条茶行线起,挖第一条深耕沟时(沟宽67厘米,宽深50厘米),先将沟面上表土分放到未挖的地面上,然后挖沟下面的底土放在地块的坎边,作坎或移支下面地块;接着在挖第二条深耕时,将沟面上和茶行间的部分表土挖起放入第一条深耕沟底,作平后施上基肥,其余的表土挖起,接着铺在肥料上面,再将第二条深耕沟的底土平铺在第一条沟的表土上面(挖第三条沟后的底土就放在茶行间),依次逐步进行。这种深耕方法的好处:一是在建园时花工要比全垦的少;二是把表土全部集中放在沟底,等于把地面的草子、草根深埋底层,既可减少幼龄茶园的除草用工,同时还可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好的土壤条件;三是把底土挖起平铺上面,有利于土壤的熟化。在坡度15度以上的山地建园,宜开成水平梯田茶园,其梯面最小不小于1.5米,梯壁高度最高不高于1.5米;梯田开法,要先定出每层梯田的坡长,然后测出每层梯田的等高线,开工时最好从坡脚开始。

    4、茶树种植。茶树种植有茶子直播和育苗(种子育苗、插播育苗)移栽两种方法。用茶子直播或种子育苗移栽,虽然成本较低,但不能保持茶树品种的纯度,而影响茶叶产量、质量和茶叶采摘机械化的实施,已逐步不再被采用;现在在兴起的是用无性系茶树良种,通过扦插育苗进行移栽。

    (1)茶树种植密度。无性系良种茶园的种植密度,其行距以1.5米为宜,单行或双行种植,丛距0.33米,双行植的小行距0.33米(含在1.5米行距内)。单行植每丛用苗3株,即:每亩需苗4000株;双行植每丛用苗2-3株,即:每亩需苗5400-8000株。

    (2)开沟施肥。经复垦后的茶地,在划好茶行线后,开深35-40厘注、宽25-30厘米施肥沟,每亩混匀施入腐熟饼肥150-200公斤、磷矿粉或钙镁磷肥100公斤、腐熟烂粪100担或土杂肥300担。然后填土至离地面15-20厘米。条状深耕的茶地,在回填表土至小半沟时,将上述用量肥料施在上面,然后再回填表土盖在肥料上。

    (3)茶树品种选定与移栽。我国中、北部茶区,可选用福鼎大白茶作为主栽品种,个别地区茶树不易受冻,科季最低温度又不低于-70C可选用一部分特早芽种,如福云6号等。槠叶齐生行势强、发芽期中等、红碎茶品质好,可在红茶产区发展一部分;鄂茶1号生长势强、发芽期中等,制绿茶香气高,可在绿茶产区发展一部分。白毫早发芽期较早,抗寒能力略比福鼎大白茶强,可在海拔较高的地区种植。

    品种选定后,最后通过严格检疫先进少量苗木建立母本园,走自已繁殖苗子的路子,这一则苗木的成本低,二是移栽时成活率高,三则可防止从外地带进新的病虫害。若是发展的要求紧迫,需从外地调进大量苗子,必须严格进行检疫,其次要搞好苗木的快装、快运,以保持苗木的鲜活。

    茶苗移栽时间可在初冬(10月下旬-11月),亦可以早春(2月中旬-3月上旬)。移栽时先用绳子牵出茶行位置,用小锄头挖好深15厘米、宽15厘米的移栽沟(若在施肥时已留好时间,就不再挖),用左手持苗,2株或3株(苗子)的根颈要理齐放入移栽沟中,使根颈与地面相平,用右手将沟边的细土偎好根,土要偎好根颈部以上4-6厘米,并顺手将苗向上轻轻提一下使根系和细土接拢,用双手在根颈周围用力朝中间挤紧,然后一次浇足定根水。每丛茶苗需用水3-4公斤(土干多浇、土湿少浇),使茶根际周围的细土能形成泥浆,让根与土更加紧接。待水全部下泄后,再培好土,搞好第一次定型修剪(高度距根颈15-20厘米),再盖上草。  

    (4)加强苗期管理。茶苗移栽后。若连续晴天,需再浇一次水,以防止茶苗失水。茶苗经过移栽,其根系受到很大损害,在较长时间内根条的吸收能力都很差,为此可在早春用0.5-1%尿素作1-2次根外追肥,以降低茶苗体内的c/N比,促进茶苗早发芽、早生长。湖北省五峰县在大面积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的过程中,研究和应用了这项措施,加上茶苗的生长季节又重施了氮肥,又注意了防旱、防渍和防治病虫害,当年苗高达到40厘米以上,个别田块苗高还达到了70厘米,茶苗成活率普遍都在90%。

    (二)低产茶园改造

    低产茶园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历史上留下的零星分散、长期与粮共作的茶园;二是因建园质量差、管理水平低,形成末老先衰茶园;三是尽管茶园基础好,但因树龄过大而形成的低产茶园。  
    对低产茶园的改造,通常是针对不同类型,采用深耕改土、增施肥料、更新树冠和改变园相等方法进行。除此,当前随着无性系茶树良种的推广,对低产茶园改造又增添了“改植换种”和“低位嫁接换种”等新的内容。改植换种,就是将原来的老茶树连根挖掉,重新规划、整地、施肥和种上无性系良种。低位嫁接换种,就是将原来的老茶树离地面0-3厘米砍去地上部分,用嫁换方法(切接、皮接)在原来老茶蔸上接上良种接穗。根据湖此省咸宁市农科所的经验,嫁换时间最好在5月份,他们嫁接方法是:一是要边砍边接,留下的树桩的砍口要平整,切不可损伤表层。二是树桩直径小于3厘米的用切接,大于3厘米的用插皮接。三是接穗的长度为3-4厘米,采用切接蹬接穗,一侧削成2厘米长斜面,另一侧削成0.6厘米小斜面,并将长斜面插入挑开的砧木皮层与木质部之间。四是采用培土方法代绑。五是浇足水、培好土(最好是用生土)、搞好遮阴。六是及时除草、抹芽。七是适时定剪。八是冬季结合培土防冻压枝扩蓬。

赞 ()
分享到:更多 ()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底部广告位3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