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头部广告位 |
学名Icerya purchasi Maskell同翅目,硕蚧科。别名绵团蚧、白蚰、白蜱等。分布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福建、台湾、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云南。
寄主茶、桑、棉、柑桔、苹果、梨、桃、樱桃、枇杷、杨梅、柠檬、葡萄、柿、栗、石榴等250多种植物。
为害特点 若虫和雌成虫群集枝、芽、叶上吸食汁液,排泄蜜露诱致煤污病发生。削弱树势,重者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雌椭圆形,体长5—7mm,暗红或桔红色,背面生黑短毛被白蜡粉向上隆起,发育到产卵期,腹末分泌出白色卵囊,卵囊上具14—16条纵脊,卵囊长4—8mm。雄体长3mm,桔红色,胸背具黑斑,触角10节似念珠状黑色,前翅紫黑色,后翅退化;腹端两突起上各生4根长毛。卵长椭圆形,长0.7mm,橙红色。若虫体椭圆形,眼、触角和足均黑色,体背覆有浅黄色蜡粉。雄蛹椭圆形,长2.5—4.5mm,桔红色。茧长椭圆形,覆有白蜡粉。
生活习性 华东与中南地区年生2—3代,四川3—4代,以若虫和雌成虫或南方以少数带卵囊的雌虫越冬。发生期不整齐。浙江2代,3月开始产卵,5月上、中旬进入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若虫盛发,6月中旬始见成虫,7月中旬最多;2代卵发生期为7月上旬至8月中旬,7月中旬出现若虫,早的当年可羽化,少数可产卵,多以2代若虫越冬。福建、广东、台湾第2代发生于7—8月,3代9—11月,少数第4代盛期出现在11月以后。台湾完成l代夏季约80天,冬季130天。交配后6—11天开始产卵,产卵期5—45天。初龄若虫在叶背主脉两侧定居,2龄后转移到枝干上群集为害,雌成虫定居后不再移动,成熟后分泌卵囊产卵于内,每雌可产卵数百至2000粒。雄虫少,多营孤雌生殖,但越冬代雄虫较多,常在树缝隙、叶背及土中结茧化蛹。越冬代雌、雄成虫交配后产卵甚多,常在5—6月成灾。天敌有澳洲瓢虫、大红瓢虫、小红瓢虫及寄生菌等。
防治方法 (1)保护引放澳洲瓢虫,大、小红瓢虫,红环瓢虫等。(2)剪除虫枝或刷除虫体。(3)茶树休眠期喷波美1°一3°。石硫合剂、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北方茶树可在发芽前喷3°一5°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20倍液、含油量5%的矿物油乳剂。(4)药剂防治若虫分散转移期施药最佳,虫体无蜡粉和介壳,抗药力最弱。可用40%乐果乳油500—l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600一8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25%亚胺硫磷或杀虫净或30%苯溴磷等乳油400—600倍液、50%稻丰散乳油1500一2000倍液。也可用矿物油乳剂夏秋季用含油量0.5%,冬季用3%一5%或松脂合剂夏秋季用18—20倍液,冬季8—10倍液。如化学农药和矿物油乳剂混用效果更好,对已分泌蜡粉或蜡壳者亦有防效。松脂合剂配比为烧碱2:松香3:水10。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底部广告位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