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主 茶树、花生、大豆、麦、棉、桑、烟、十字花科蔬菜、果树、药用植物等。
为害特点 成、若虫刺吸茶树芽叶、嫩梢皮层汁液;雌成虫把卵产在嫩梢里,妨碍物质运送,致茶树芽叶叶缘黄化,叶尖卷曲,叶脉呈暗红色,严重时叶尖、叶缘呈红褐色焦枯状,芽梢生长缓慢甚至停滞,影响 茶叶的质量。近年假眼小绿叶蝉和小绿叶蝉在一些茶区混合发生、混合为害,前者是很多省的优势种。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1—3.8mm,体黄绿色至淡黄绿色,头顶中部有2个绿色小斑点,复眼灰褐色,没有单眼,仅在单眼位置生一对绿色小圆圈,称假单眼。小盾片中央及端部生浅白色小斑纹。前翅浅黄绿色,基部绿色,翅端透明或微烟褐。足的胫节端部以下绿色。卵长0.8mm,新月形,初乳白色后变浅绿色。若虫共5龄。初孵若虫体长0.95mm,乳白色,体表有细毛;2龄体长1.30mm,浅黄色,体节明显;3龄长1.64mm,浅绿色,始露翅芽;4龄2.08mm,翅芽明显;5龄2.24mm,浅绿色,翅芽伸达腹部第5节,体形与成虫近似。
生活习性 安徽年生10代,长江流域9一ll代,广东、广西12—13代,海南15代,各省均以成虫在茶树、冬季豆类、绿肥等寄主植物上越冬。广东、云南无明显越冬现象,冬季也可见到卵和若虫。长江流域茶区越冬成虫在3月中下旬气温10℃以上时开始活动,3月下旬产卵,第一代若虫于4月上中旬出现后,隔15—30天发生一代,世代重叠,进入1月中旬开始越冬。此虫每年出现两个高峰,第一高峰出现在5月下旬一7月上旬,夏茶受害重;第二高峰出现在9—11月。该虫卵期6一19天,若虫期6—20天,成虫寿命2—21天,越冬代150天。该虫有趋嫩性,喜在芽梢、嫩叶背面栖息,芽下的2—3叶虫口数量大,三龄后若虫、成虫活泼,横行或跳跃。中午炎热烈日照射或阴雨天、露水未干时都躲在花丛中不活动或只在丛间移动。羽化后当天或第二天交尾,把卵散产在茶树幼嫩组织上或芽下2—3叶上,春季每雌产卵32粒,夏季9粒,秋季12粒。
防治方法 (1)茶园内不问种豆类作物,发现杂草及时铲除。(2)及时采茶,发现嫩梢上卵粒随时去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春茶结束后第一个高峰到来前每百叶有虫20一25头时,及时喷洒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200倍液、25%优乐得乳油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兴棉宝乳油20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3000—4000倍液。(4)在湿度高的地区或季节,提倡喷洒每ml含800万孢子的白僵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