啖茗小馆

古代好听的茶名_好听的古风茶名字

中文的优美,也体现在给万事万物的命名上。许多人应该发现了,大红袍、铁观音、永春佛手、休宁松萝、羊岩勾青、敬亭绿雪、泉岗辉白、汉水银梭……这些茶叶名非常好听,又有文化内涵,让人忍不住想要记住。这些古代好听的茶名,伴着风雅,也有着无数典故。下面就来分享一下古代对茶的雅称。


1、清风使



清风使:据《清异录》载,五代时,有人即称茶为清风使,卢仝的茶歌中也有饮到七碗茶后,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之句。


2、涤烦子


唐代施肩吾诗云:“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唐代《唐国史补》载:“常鲁公随使西番,烹茶帐中。赞普问:‘何物?’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因呼茶为涤烦子。”


3、不夜侯


原文出自西晋张华的《博物志》,内称:“饮真茶,令人少眠,故茶美称不夜侯,美其功也”。意思是喝了茶水之后,让人消除睡意,便封其为“不夜侯”,以表彰茶叶的“功绩”。


4、苦口师



晚唐时期,皮光业的众表兄弟请他品赏新柑,并设宴款待。皮光业一进门,对新鲜甘美的橙子视若无睹,急呼要茶喝。所以,仆人只好捧上一大瓯茶汤,皮光业手持茶碗,即兴吟到:“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


5、消毒臣


唐朝《中朝故事》记载,唐武宗时李德裕说天柱峰茶可以消酒肉毒,曾命人煮该茶一瓯,浇于肉食内,用银盒密封,过了一些时候打开,其肉已化为水,因而人们称茶为消毒臣。唐代曹邺饮茶诗云:消毒岂称臣,德真功亦真。


6、晚甘侯


宋陶谷《清异录·晚甘侯》中记载:“ 孙樵《送茶与焦刑部书》云:“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晚甘喉为武夷岩茶的一种,因回甘显晚而得名,被赞曰“留于齿的是清香,滞于喉的是甘甜”。


7、橄榄仙


宋陶谷 《清异录·茗荈》中曾写到:“犹子彝 ,年十二岁。予读胡峤茶诗,爱其新奇,因令效法。近晚成篇,有云:‘生凉好唤鸡苏佛,回味宜称橄榄仙。’”此外,文中鸡苏佛也指代茶叶,鸡苏原为一种植物,其叶淡香,以此喻茶为“鸡苏佛”。


8、水厄



三国魏晋以后,渐行饮茶,其初不习饮者,戏称为“水厄”。后亦指嗜茶。


《世说新语》中有个趣闻:“ 晋司徒王蒙好饮茶,人至辄命饮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候蒙,必云:‘今日有水厄。’意思是晋朝有个士大夫王蒙酷爱喝茶,经常让别人陪他喝,士大夫们苦不堪言,每次去见王蒙都要苦笑说:“今天有水厄了。”


9、漏影春


漏影春其实是一种大约出现于五代或唐末、流行于宋代的玩茶方法,被誉为茶叶的“皮影戏”。


宋代陶谷《清异录·荈茗》中有记载:“漏影春,法用镂纸贴盏,糁茶而去纸,伪为花身,别以荔肉为叶,松实、鸭脚之类珍物为蕊,沸汤点搅。”大意为用绣纸剪出镂空的艺术形状,铺在茶盏中,撒上茶粉后取出绣纸。再用其他的食材摆出一张精美的茶画,观赏之后用沸水激荡冲饮。


因此,茶在宋代的一段时间便唤作“漏影春”。


10、荼


荼(tú)是茶一字的早期写法,当时以「荼」表草药或滋补品。“荼”最早见于《诗经·邺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句中“荼”字是否指茶,学者推考说法不一。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说:“荼,苦茶也。”晋代郭璞在注释《尔雅·释木》中“贾,苦荼”时注明:“树小如栀子,冬生(常绿的意思),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蜀人名之苦荼。”陆羽在茶经中将「荼」字少一笔成「茶」。


11、余甘氏


宋代李郛《纬文琐语》说:“世称橄榄为余甘子,亦称茶为余甘子。因易一字,改称茶为余甘氏,免含混故也。”


五代胡峤《饮茶》:“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诗文巧妙地化用了茶的两个别称来表达诗人的远大抱负。


台湾有家茶楼对联,上联为「家植状元榜眼探花佳种,下联为「枝分北苑建小岘名区」,北苑、建溪、小岘等则是盛产茶的名区,横批为「姓卜余甘氏官封不夜侯」,对联与此诗可谓异曲同工之妙。


12、荈/蔎槚/茗/



陆羽《茶经》记载: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jiǎ)、三曰蔎(shè)、四曰茗、五曰荈(chuǎn)。


荈,茶的老叶,即粗茶。


蔎,古代的一种香草,也有一说是古代四川茶的方言。


槚即楸(qiū)树,本为一种乔木,屈原《楚辞·哀郢》中的望长楸而太息兮就是指的这种树木,后代指茶。


茗,据说茗是云南各地的“茶”之土音,大约在东汉时始用来表示茶,现在与茶字基本通用,为茶之雅称。宋代苏轼有诗云:“从来佳茗似佳人。”


赞 ()
分享到:更多 ()

相关推荐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底部广告位3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