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茶树栽培学的人都知道,在光照、温度、水、肥、土壤、纬度、海拔等外部因素相同条件下,不同树龄的同品种茶树,茶叶内含物质的区别主要源于新陈代谢不同。
树龄30年以下:
树龄30年以下的茶树,氮的代谢比较旺盛,生成大量的氨基酸、蛋白质、茶多酚等与氮元素相关的产物,所以树龄小的茶树比较鲜爽但甘甜度稍差。
树龄30年以上:
树龄30年以上的茶树,碳的代谢明显,生成大量的单糖(如葡萄糖、果糖、核糖等),寡糖(如麦芽糖、蔗糖、棉子糖等),多糖(糖原、淀粉、壳多糖、透明质酸、半纤维素等),糖蛋白、蛋白聚糖和糖脂等。所以苦涩度低,甘甜度好,醇厚度好。
不同树龄表现出的特性:
台地、小树、老树、古树、千年野生古茶树的生化区别在于新陈代谢不同:树龄越小,氮代谢越明显;树龄越大,碳代谢越明显。
一般而言,树龄越大,碳代谢越明显,甜醇度就越好。由于普洱生茶的后发酵与茶叶含糖量密切相关,所以,树龄较大和较成熟的芽叶陈化更好。
就品味而言,茶人多喜欢有岁月甘醇之感的古树生茶——首先是树龄带来的甘醇,其次是岁月陈化的甘醇。
如何一口辨树龄?
由于茶叶中的还原糖(特别是果糖)含量是区别茶树代谢类型(树龄相关)的重要指标,所以同茶区、同品种、同嫩度、同季节的茶,投三克,250毫升沸水,冲泡五分钟出汤,冷后品尝,甘甜度好的一般树龄较大。
因为茶汤中的果糖在低温下甜度增加:7-40℃,温度越低,果糖甜度越高,反之,40℃以上,温度越高,果糖甜度越低。
“一口辨树龄”的说法靠谱吗?
叶老师:“今天话题:茶能喝茶树龄是千年古树,五百年古树,百年古树,大树,小树吗?大家讨论一下,‘一口辨树龄’是否有道理?”
茶友伴茗:“关健点都有,但喝茶不是喝分子式。事物的不完备性,意味着口感相对树龄有很多可探讨之处。”
茶友茶虫老光:“老(或曰古)树茶的品质怎样,喝过的人都知道。但能不能‘一口辨树龄’就难说了。别人能不能我不知道,反正我不能。”
茶友茶人小筑-陶冶:“不同树龄的单丛,通过对比是可以喝得出的。”
茶友茗悟:“从品茗的角度看,判断结构是对的。但问题是你在品茶之前对树龄的判断是否已经准确。”
茶友彭克荣:“茶叶的水浸出物,也就是茶叶中可溶性物质含量,是隨着树龄的址增长而增加,有性繁殖的古树茶,其直根深扎,几乎与树冠高度等同,微量元素是无性繁殖茶树所不能及,我所看到的水浸出物实验室数据最高为48.50%,据说还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还有一个茶多酚含量,隨树龄衰减,如果这些关系成立的话,人们可以建立起数学模式,在电子舌适段应用,目前,靠人喝,难以断定几百年,但对比喝,两款茶还是可分仲伯,再有一个情况,天赋,但奇人少见,大部份人说能喝出树龄,蒙的,更有的是鬼说,随着古树茶神秘面纱一层层揭开,其内在规律性的逐步掌握,‘大数定律’应用,会有一部份茶爱好者掌握并运用,如同中医瞧人,瞎子算命一般。”
茶友泓臻:“抛开做茶时的天气和山场因素而论,丛龄差异大的话汤中滋味差异比较明显(吴三地的新丛于老丛水仙,单从的新丛和古树个人觉得差异很明显)。”
茶友曹六荣:“古茶树树龄在同一产区没有统一的树龄,真正的古树也以几百年到千年共生为主。从古茶树与台地茶的香,口感来对品,区别是很大的。可从茶韵,山韵入手对品。对比品茶最难的是找到古树茶的标准器。因大品牌茶商的不可信,纸上标的与纸内包的相符率太低。造成真到假时假亦真的……学茶一定要有认真的亲身泡茶山找标准器的经历。老树茶和台地茶是能分开的,也是一个很不易的系统工程……一家之言,只代表我学茶的一点心得。请圈内老师指正。”
茶友宇中粒子:“一口辨树龄真的很不容易,还要结合看茶底才比较真实一点,当然必须对各种树龄的茶树有充分了解与认识!”
茶友十八爷:“一口辨树龄难,好好学下,我辨不出来 。”
茶友普同仁:“我曾经对比着喝过桐木挂墩的红茶,从新的到几十年的老丛,再到近百年的老丛,能感觉到明显的变化,但如果长时间不去喝,几十年的丛和近百年的丛记忆是不清晰的 。”
茶友安安的台灣茶^乾倉老台茶:“由于茶叶中的还原糖(特别是果糖)含量是区别茶树代谢类型(树龄相关)的重要指标,所以同茶区、同品种、同嫩度、同季节的茶,投三克,250毫升沸水,冲泡五分钟出汤,冷后品尝,甘甜度好的一般树龄较大。因为茶汤中的果糖在低温下甜度增加:7~40℃,温度越低,果糖甜度越高,反之,40℃以上,温度越高,果糖甜度越低。果醣含量有土質、管理、季節、製程的相關條件,更受基地氣候影響,光是用上述,只能稱為推廣某些茶而做的說明,尚無法成研究 。树龄30年以上的茶树,碳的代谢明显,生成大量的单糖(如葡萄糖、果糖、核糖等),寡糖(如麦芽糖、蔗糖、棉子糖等),多糖(糖原、淀粉、壳多糖、透明质酸、半纤维素等),糖蛋白、蛋白聚糖和糖脂等。所以苦涩度低,甘甜度好,醇厚度好。 植物生長常因土壤左右,所以不能説三十年老樹就稱好,茶葉植物屬於葉面製作,越新茶樹越有論逑之內容物,植物因生長所需有可能與必須把根部向下生長,以攝取水份,岩層不可能提供多少飬分給植物所需,其生長必須向高空,主要攝取空氣中的氮,地表腐植土提供有機物質,這些腐植土經雨水滲透被植物吸收,所以不要把一些奇怪的理論放上來。我小時就在茶園工作到十八歲才離開家鄉,這個是老師的论述 。”
茶友伴茗:“ 30年以上为老丛,这是岩茶的界定界限,十几年前讨教姚月明老前辈的答复。另新生茶苗根长前期长于苗冠,几年前根长短于树冠高度,故古树茶根长与树高相关性不大。几年后根长短于树冠高度 。”
茶友泓臻:“个人认为‘新丛重香,老树重韵’,‘一口辨树龄’对于常品饮的熟悉茶品是可以做到的。 ”
茶友宇中粒子:“‘一口辨树龄’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大多为拼配茶,这给一口辨树龄带来很大难度! ”
茶友泓臻:“‘一口辨树龄’应该在单号茶的范畴吧,不然范围太广,课题就大了。”
来源:云南普洱茶网、天羽茶斋
编辑:茶泡泡网小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