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茶产业近几年快速发展,让一些连锁茶业品牌快速成长、壮大。但突出重围的当前还只是少数,在省城福州,许许多多的茶叶单体店不断在洗牌与反洗牌之间苦苦抉择。
有人吃肉,有人喝汤。福州茶业消费额还在不断扩大,在少数连锁店吃肉拿大头,大多数单体店争着喝汤的情况下,能喝到汤也是不错的事了。
大多吃不饱,饿不死
来自安溪的小陈在福州经营茶叶店多年,但至今茶叶店经营仍然没有多大起色。
小陈的茶叶店位于福州某小区,店面30平方米左右,月租金1500元。虽然月租金不高,但加上水电、税务等费用,月开销在3000元左右。
每逢春茶、秋茶上市时节,小陈都会回趟老家从家里或者亲戚处备些茶叶。冬去春来,已经快5个年头了。小陈的茶叶店开得颇为吃力,每个月扣除3000元左右的开销费用,剩余的利润并不多,勉强赚个一两千元。
吃不饱,饿不死,小陈很感慨,“如果放弃开店又心有不甘,只能继续把店开着,至少还有一些奔头”。其实,“奔头”有多大,小陈自己也没底。
“福州每年平均有10%的茶叶单体店被市场残酷淘汰,相应地又有超过10%的茶叶单体店经营者再次进入这个行业,整体而言,福州茶叶店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之中。”福州茶业协会有关人士表示,在福州开茶叶单体店进入门槛不高,但只要进入这个行业,就会发现,开一个小店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暴利账”经不起推敲
很多人在开茶叶店之前,多少都对茶叶的进货渠道做些了解,当然,也算了茶叶的经济账。
只不过算着算着,都觉得卖茶叶是暴利。可一旦开店,就发现原来算的账其实是一笔糊涂账。
“茶叶的确让一些人赚了钱,但说茶叶是暴利也未必见得,因为茶叶附加的经营成本往往被人忽略了,也就是说,单纯地进行加减法,茶叶很容易被人扣上暴利的帽子。”福州茶商王先生告诉记者,卖茶叶的过程中,有时即使自己没怎么赚钱,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卖茶的人还是觉得自己肯定赚了大钱。
今年秋茶上市时,王先生发现,原产地的铁观音秋茶整体行情又上升了些。随行就市本无可厚非,但王先生在销售茶叶时价格却提不起来。
王先生的茶叶店面向的客户群主要是自己认识的一些朋友,平常买茶每500克通常在200元至500元之间,有时每500克千儿八百的也卖一些。由于客户群都是自己的朋友,对应的价格就得有相应的茶叶质量相匹配。
在开茶叶店之前,王先生也觉得茶叶是个暴利,应该比较好赚钱。但开茶叶店之后,王先生分摊了经营成本,发现并没有所谓的暴利。比如,500克秋茶进货价为100元,在去梗筛末之后,净茶的成本上升为140元左右,再加上7元至20元不等的包装费用,成本继续上升。进一步分摊店租、水电、人工等费用,进货价为100元的500克秋茶即使零售价卖到200元,所剩利润已不高。再加上守店多年的时间成本,单体茶叶店在品牌连锁店的夹击下,苦苦支撑。
对策:限量销售的专卖策略
福州五四路一茶叶单体店经营者肖先生每年大约只卖500公斤的茶叶,销售量虽少,却也活得滋润。肖先生的经营法宝就是,每年产茶季自己深入到武夷山产茶区淘一些口感独特的奇种茶,这些淘得的奇种茶质量上乘,茶叶运到福州后,自己再精心包装,配上自己的店名、商标号。由于茶叶质量好,包装上档次,再加上限量销售的专卖经营策略,肖先生不仅轻松打理店面,还结交了大批朋友,当然也赚取了不少利润。
“茶好是关键,更重要的是打造自有品牌。”在福州五四路、温泉公园附近的一些茶叶单体店,其日常经营成本高达2万元左右,但其中不少单体店却能在负荷高运营成本的情况下盈利。
业内人士认为,这与其在产品的选择以及产品包装、定位上的明确恰当有很大关系。茶叶单体店同样要有品牌化的运营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茶叶的附加值,比如注册自己的商标,开发部分属于自己的专有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