啖茗小馆

王浮与《神异记》

鲁迅辑录《神异记》

圣陆羽在《茶经》“四之器”和“七之事”和《顾渚山记》中,三处引述了《神异记》记载的余姚人虞洪瀑布山遇丹丘子获大茗之事。可见,陆羽是颇为重视这一茶事的。

《神异记》何人所著?什么年代的文献?茶文化界对此一直没有明确说法,当代茶圣吴觉农主编、比较权威的《茶经述评》,在确认虞洪获大茗之事发生于晋代的前提下,认为《神异记》可能就是伪托汉代东方朔所作的《神异经》:“《茶经》所引的《神异记》,可能就是上面所说的《神异经》,也可能就是西晋以后人就《神异记》加以删补并改名而为陆羽所见的另一种神怪故事集。”

由于出处未详,年代不明,加之《茶经》“七之事”开头又有“汉仙人丹丘子黄山君”索引,很多茶文化作者、尤其是宁波当地和浙江的茶文化作者,多将虞洪瀑布山遇丹丘子获大茗之事前推到汉代,以表示茶史之悠久,造成混乱和谬误。包括2004、2005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浙江省志丛书”《浙江省农业志》和《浙江省茶叶志》,对此记载也明显有误。

最近,笔者偶然在《鲁迅全集·古小说钩沉》中找到了他约于1910年前后辑录的《神异记》,载明由西晋道士王浮所作。仅400多字的《神异记》与《神异经》是两种不同的书。这说明当代茶文化研究还有很多盲区,涉猎的面还不够宽广,有待同仁们共勉。

王浮其人

王浮,西晋惠帝(290—306年在位)时道士,生卒年未详。洛阳人。天师道祭酒(首领)。为了显示道教早于佛教,他依据东汉《太平经》中“老子入夷狄为浮屠”之说,伪造《老子化胡经》一书,戏说老子西游化胡成佛,以佛为道教弟子。唐代曾因此引起佛道之争,名僧多次上书朝廷要求焚毁该书,元代则因此先后四次焚毁“道经”,《老子化胡经》首当其冲,从此亡佚。到了清末,在敦煌石窟中发现《老子化胡经》卷一、卷十两册残卷。

因为虚构《老子化胡经》,佛教认为王浮玷污了佛法,成为一位受非议的人物,《辞海》、《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等工具书未见他的词条,1984年文物出版社影印出版1922年版《佛学大辞典》有如下记载:

王浮,西晋惠帝时道士。尝与僧帛远论争佛道,屡为帛远所屈,浮含嗔难忍,乃伪作《老子化胡经》,谓老子曾入印度,化身为释迦佛以教化胡人,诬谤佛法。生卒年不详。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下)》一文中,对王浮和《神异记》作有如下介绍:

方士撰书,大抵托名古人,故称晋宋人作者不多有,惟类书间有引《神异记》者,则为道士王浮作。浮,晋人;有浅妄之称,即惠帝时(三世纪末至四世纪初)与帛远抗论屡屈,遂改换《西域传》造老子《明威化胡经》者也。其记似亦言神仙鬼神,如《洞冥》《列异》之类。

《神异记》两记大茗

被鲁迅列为志怪小说的《神异记》,分为八则,其中前三则为小故事,后五则每则仅一句话。

其中第三则为虞洪遇丹丘子获大茗:

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吾丹丘子也。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蚁之余,不相遗也。”因立奠祀。后令家人入山,获大茗焉。

《神异记》并未记载这一茶事发生的年代,《茶经》“四之器”引录时标为“永嘉中”,西晋永嘉年号共7年,307-313年,“永嘉中”应为310年左右。陆羽是一位严谨的学者,他的记述应该有所依据,也许唐代还有其他文本作为参考。

虽然王浮堪称古代“戏说”鼻祖,但《神异记》记的是当代茶事,有人物、地点,虞氏又是古代余姚的望族,如三国吴国大臣、学者虞翻、初唐著名书法家、名臣虞世南家族等,陆羽又补记了年代,具有较高的可信性。《茶经述评》也作如是评说。

《神异记》在紧接虞洪遇丹丘子获大茗之后的第四则,还有一句有关茶事的话:“丹丘出大茗,服之生羽翼。”

两则记载均写到“大茗”。“大茗”可理解为大叶茶或大茶树,但浙江地区少有大茶树,笔者以为理解为大叶茶比较客观。

陆羽好友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小序中也提到与上文相似的“大茗”。

《天台记》云:丹丘出大茗,服之使人羽化。

《天台记》笔者无法查到,可能已散佚。台州一些作者据此认为,此丹丘即是天台丹丘山,笔者以为依据不足,因为天台山横跨台州、宁波、绍兴多个县市,晋代之前,分支四明山也通称天台山。

《神异记》记载了两件道家茶事,说明王浮也是爱茶的。

丹丘子与丹丘山

《神异记》在上述两则记事中,分别提到丹丘子和丹丘山,笔者曾作过详细考证,并写过专题论文《丹丘子——仙家道人之通称》。笔者以为,在《茶经》和皎然、李白等历代古诗文中经常提及的丹丘、丹丘子和丹丘山,最早出典于《楚辞·远游》:

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

其中“丹丘”指神仙居住的地方,也可引申地上的神仙——地仙,“羽人”则指天上的神仙——飞仙。

古籍难找丹丘子出处,《茶经》“七之事”开头的“汉仙人丹丘子黄山君”也没有出处,陆羽只是客观地作了索引,并未说明“丹丘子黄山君”是否同一人,也未说明此丹丘子与晋丹丘子之间的关系,加之历代还有很多丹丘子,笔者因此认为丹丘子并非真有其人,而是仙家道人之通称。

上文说到的天台和宁海(今属三门)均有丹丘山。《茶经述评》是这样注释丹丘山的:“丹丘,在今浙江宁海县南90里,是天台山的支脉。天台山是有名的茶产地和佛教名区。”

这是根据古代《宁海县志》注释的。这一注释虽准确却不全面。

宁海是笔者的故乡。丹丘山原属宁海,1940年增设三门县时划归三门。今位于三门亭旁灵凤山南麓,因三国葛玄(164-244)曾在此设炉炼丹而得名。南北朝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始建丹丘寺。历史上丹丘曾作为宁海的别名。

而据天台地方史记载,位于天台城东的丹丘山是因为“泥土如丹,山顶平坦,山色如丹,故初名丹丘,后立县必有横山,因丹丘山在县城之东,又称东横山也。”

这正是权威的《茶经述评》注释为前者的原因。

《神异记》中“丹丘出大茗,服之生羽翼”未注何处,不妨理解为葛玄炼丹而得名的古宁海、今三门丹丘山。这一带群山自古就有野生茶,更因为道家葛玄是浙江最早的茶人之一,他曾在天台山植茶,被尊为浙江植茶始祖,天台山主峰华顶归云洞今有“葛仙茗圃”纪念碑。

赞 ()
分享到:更多 ()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底部广告位3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