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全手工紫砂花器,于清纯中追求一个“秀”字。那是隽秀、清秀、灵秀之结晶,飘逸、委婉的文雅之气,贯穿于壶的每一个细部。《花开富贵壶》如一幅徐 徐展开的工笔画,构图简练而传神,用色和谐而逼真。壶身其实还是光素器的底子,那是气场饱满之器。一经花萼点缀,那壶顿时变成一个江南佳人,窈窕、柔媚, 活似水做的骨肉,满满一壶的柔情蜜意。传统文化紫砂花器的制作有一套完整的雕、镂、捏、塑的技能,既要熟能生巧,又要避免匠气。紫砂艺人的气质与涵养,在 这里起到了关键作用。《东篱壶》壶体扁圆,如一隐士醉后卧眠于菊花丛中,壶嘴与壶把则为菊之茎叶。壶身粉蝾环绕,菊蕊吐香,好一派世外桃源。古人置身于此 情此景,亦不免慨然咏叹,千红万紫尽漂流,开到菊花岁已周。晚节不嫌知己少,香心如为故人留。《巧色南瓜壶》用几种紫砂泥反复试片,精心调制出南瓜的色 调。那微黄中泛着橙黄的暖意是紫砂艺人对生活的感恩。瓜柄巧妙地设计为壶盖,翠嫩的瓜叶卷起,俏皮地做成壶嘴,瓜藤则弯成壶把。壶身被等分成若干筋囊。壶 嘴、壶把、壶盖三体呼应成章,是田园牧歌的吟咏,是稻饭羹鱼的知足,是感谢上苍大庇苍生的真情流露。
松、竹、梅,被中国人称为岁寒三友,一直是文人雅士咏叹不尽的永恒题材。传统文化《暗香壶》以全手工的特技手法,表现梅枝的结节和破皮处的微妙肌理。几点 梅蕾,不夺香艳,于梅桩型的壶把处暗暗地吐蕊。肌肤绰约真仙子,来伴冰霜,洗尽铅黄。素面初无一点妆,寻花不用持银烛,百丈外,闻暗香。《幽竹壶》素面, 劲节,满壶凌虚之清气。竹叶刚劲、竹节遒劲,于朔风冰雪中尽现高洁。《听松壶》,松下听琴,月下听箫,涧边听瀑,当为天籁之妙音。着力表现“松”的苍虬瑞 秀,每一根松针都被描摹得浸润着云气、水气、仙气。而壶盖与壶把的松节钮结,更是被塑造得惟妙惟肖。
删繁就简花千树,心境与壶境,从来就是相通的。修行,练功,积累。传统文化紫砂艺人在精神上应该向往一种峭拔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