啖茗小馆

大师紫砂壶与茶叶关系

 瓷库中国讯 供春、时大彬等是制壶的好手,但也未必是品 的高手,所以供春的作品树瘿壶,如果是可信的话,就是目前已知存世最早的紫砂壶了。但这件作品其实并不是一件纯粹的、合理的茶壶。其中如表面凹凸不平,极容易藏污纳垢,使沾在壶面上的茶末,无法完全清洗干净,有时也会发霉,产生异味,既影响茶水的质量,也不卫生。所以这件最早的紫砂壶的本质,应当是具有茶壶特征的紫砂陶艺术品,充其量也是先考虑艺术再考虑泡茶。在茶和紫砂的天平上,热爱艺术、富有创造性的匠人们让 茶叶失去了重量。

 

 

图:君祥紫砂壶

供春的树瘿壶充分注意到紫砂泥特殊的外在特征,以艺术的手法强调了这一特征。时大彬也不是一个单纯做茶壶的工匠,他的作品目前所见已有多件,有三足,履鼎足,六方壶、圆壶等多种形式,但没有一件是相似的,虽然都是茶壶,但没有一件是老实的、单纯的茶具。

而且《阳羡名陶录》记载时大彬「喜作大壶,后游娄东,闻陈继儒、王时敏等品茶试茶之论,乃作小壶」,这一段话也可以写成:时大彬因为听到陈、王关于茶的议论,才发现自己原来所做的大壶并不适合泡茶,于是改作适合于泡茶的小壶。

其实供春不是作紫砂壶的第一人,前面还有金沙寺僧,所作的壶据吴骞记载是「规而圆之」,应当是一般意义的圆壶。他的壶式不传的原因,有论者称是因为无款识,其实「尝以指罗纹为标识」也是一种款识的。比时大彬稍早的工匠,元畅、时朋、董瀚、赵良的作品或擅提梁、或擅菱花,均「多古拙」,此后只有与时大彬同时代的李茂林做起了小壶,因被称为小壶鼻祖。

紫砂壶的主流作品不应属当然的茶具,而是一种可以作为茶具的陶工艺品,时大彬的早期作品属于侧重于艺术观赏价值的,后期的创作才顾及到适合作为茶具。

陈鸣远把这个问题更加明朗化了,他的作品有二大类,一是像生陶,是与茶根本沾不上边的小摆件。另一种就是今天被称为朱泥壶、极适合用来泡茶的茶壶─如福建漳浦蓝国威出土的「名人仿古」款朱泥圆壶。陈鸣远仿古,为什么仿古?说明作此类小圆壶本非自己的特长,偶尔为之,只是仿古人的作品;仿谁的古?时大彬、李茂林作过小壶,是有文字记载的,惠孟臣则以小壶为主。

多少年后,陈鸿寿也走进这个圈子,他毕竟是一个造诣很深的大艺术家,而且擅长篆刻,这使他发现了紫砂壶与寿山石之间的共同点,但是陈鸿寿自己没有动手作壶。紫砂壶的制作具有很大的工艺成份。特别是花贷,需要匠人随机应变,临时发挥,在整个创作的过程中,新的思想,新的创意会不断出现。身为宜兴知县的陈鸿寿,没有加入这属于社会底层的匠人之间,因此他只能选择光货,特别是设计的壶式基本上都具有较完整的面,以为书法篆刻或美术创作提供尽可能的空间;毫无疑问,陈鸿寿的作品虽然多为适合于作为茶具,但设计者真正关注的也只是艺术,而不是茶。

赞 ()
分享到:更多 ()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底部广告位3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