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茶婆”,品尝过碧螺春 、铁观音、大红袍、千岛银针等各类名茶,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老妈亲手制作的家乡茶叶。一来那是家乡高山茶无任何污染;二来是母亲亲手制作的。母亲做的茶叶算粗茶吧,外观不是很好看,粗粗的,还有长长短短老茶梗。用家乡的一句老话:“卖相不好,吃口好的”!饭后,泡一杯茶,闻着那股清冽的茶香,看着杯中淡绿的茶色,加上那些一览无余的舒展的茶叶轻悠悠地躺在杯底,给我一种温暖的感觉。喝上一口这样的热茶,肚里暖暖的,喉咙润润的,嘴里留着淡淡的茶香还有淡淡的甜。这就是家乡茶的味道!
我们一家离开村子,在外生活已经十多年了。开始,母亲还会回老家高山上为我们姐弟采制新茶。后来还常挂在嘴巴上说想去采茶(还有摘茶子、挖笋等)。我老是劝他们,不要去采茶,买点吃吃算了。劝规劝,我心里还是高兴的。因为我知道,采茶、制茶(炒茶、挪茶、烘茶)是个很费时费力的事!他们有这个念头,至少他们心里还是很年轻的。近两年父母亲年事渐高了,身子骨也不如从前了。我也没有听他们说上山采茶的事。不免心中有些失落!
“ 五一”假期前,我打电话告诉母亲,想到老家买点新茶。不为别的,就是想喝家乡茶叶茶。电话那头的母亲说:“村子里不知道能买到不?我就是脚痛不好,要不......”加上很轻微的叹息声。我马上制止了母亲的想法。我听出了母亲的些许无奈!也感觉无意中有些伤害到母亲了。其实我们村本来就是个几百号人的小村子。叔叔家,堂哥家,伯伯家,还有那些郑家的人,我们打小也婶婶、阿姨的叫!我们那里的人特别勤劳。只要能买到家乡茶,也一样能喝出味道的。
过后几天,母亲回电话说:“村子里没有茶叶买。你想想啊,整个村子也没几个人了。阿Q爸爸年岁已高,走路都拄拐了;正田妈妈一个人在家也不会炒茶了。还有叔叔、婶婶两个人,连自己吃的茶也懒得做了,摘点茶青让机器加工下省力多了。......还有几家养鸡、养猪的专业户,更不会去采茶了。其余的,外出打工的打工,作生意的生意,村里只有几户人家不是铁将军把门的。”我经常向母亲询问村子的事!心里也自然有底。让自己的后代走出大山,这是吃苦耐劳的村民最大的愿望。他们用毕生(甚至是几代人的)省吃俭用的积蓄,在镇上、城里买了房子。凭着一双勤劳的手勇敢地生活下去!
“五一”放假,我亲手在小镇的一块荒地上摘了些茶叶拿回家自己制作。边做边遐想着。我想到村子里田里地里的荒芜,房子屋角的破损,偶尔有几个蹒跚的孤独背影。再想到原先的邻家小孩嬉戏打闹声;隔壁大姐结伴采茶归来的说笑声;伯伯、叔叔忙着“驾——驭——嗨——哇”耕田时的吆喝声。田埂上走来个打猪草的小姑娘,山脚走来采桑叶的二婶婶。他们相遇也只是急急的打个招呼。田里地里家里的活儿不等人啊!白天再累,一到晚上,还是不得空闲的。我们男女老少一家子还得制作茶叶,小时侯,我帮助烧灶头,添柴火,拿畚斗接茶叶,后来也学会扭着屁股挪茶叶,大人来不及也叫我烘茶、翻茶叶。干着干着眼皮直打架。父母亲就打发我们小孩先睡觉。第二天起床,茶早已作好用包袱包着等着母亲拿去买,而父亲早已下田或上山赶农活去了。“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怎一个“忙”字了得!
整个制作茶的过程,让我要酸背疼,手上还烫出个泡泡。几次有想放弃的念头,还一直抱怨,再也不要体验做茶了。
有些人,有些事,再也回不去啦!但是我相信还再会有去老家亲自采茶做茶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