啖茗小馆

在成都喝茶

今年的春节是工作多年以来第一次带着家人度假。

以前的假期的三分之二基本上是贡献给公司了。仅有的休假要么是在北京的家里休息两天,要么是集中精力看奥运会(高峰的时候七个频道跳着看),要么是开车到市场上看客户。今年则不同,在朋友们的一再邀请下,带家人飞到了成都,与几个多年来认识的老朋友聚了一下 – 算是“被”度了一回假 。

本来就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再加上成都的天气也是“环球同此凉而不热”,所以在成都的几天哪里也没有去,不过是喝喝,摆摆龙门阵,学打麻将,学“斗地主”,品尝各种四川小吃,体验了一把四川“无所事事”的休闲文化。

以前去吃川菜,饭前喝的都是“三炮台”茶。据说“三炮台”茶就是在成都最先发明的。所谓“三炮台”茶,或者“盖碗茶”,包括茶盖、茶碗、茶船子三部分,故称盖碗或三炮台。但是这次去成都几次和朋友喝茶、吃饭,没有见到喝“三炮台”茶的,客人们以喝清茶为主。不知道这算是“与时俱进”,还是丢弃了传统?

在成都我以喝竹叶青茶为主,因为它更具有四川特色。看着青绿色的茶叶在杯子中一颗颗竖起来,然后再缓缓沉入杯底,很是悦目。

朋友们也有喝普洱茶,也有喝乌龙茶的。我历来不太喜欢普洱茶的那股微微发霉的味道。虽然人们都说普洱茶养胃,但在我看来那更像个“传说”而已 - 信则有,不信则无,很难证实它的功效。在这一点恐怕和王老吉有些相似。但是,如果别人忽悠什么我们就信什么,我们则总是显得过于纯朴了和“原生态”了。

在出差的旅途中,闹不清茶好茶坏的时候我多是喝乌龙茶,因为那是种半发酵的茶,是不是新茶区别不是很大。在北方三星以上级别宾馆,乌龙茶的味道一般还说得过去。

我最怕喝陌生的地方的龙井茶,因为那种名茶的假茶很多。即便是真的龙井茶,碰上陈茶的概率也很高。在这个时候,真不如喝上一杯白开水来的舒服些。但是商家仍然要按上好的龙井茶算钱,真让人心里“到底是意难平”。

在农村出差,经常在乡镇和县里的小店吃饭,茶水一般是免费的。那些店里茶大概是五分钱一麻袋还是一毛钱一麻袋的区别。黄黄的杯子底,配上的是磕得残破不全壶嘴的茶壶。但是我们的期望值并不高,只要卫生、解渴就行。

在南方的农村出差,如果是行走在产茶区附近,在春夏之交,偶尔能够喝到味道不错的免费的新茶。看着碧绿茶叶在杯中浮动,闻着新茶淡淡的香气,会令人忘却很多烦恼。

在农业界混了多年,每年总是能够喝上一些各地的新茶。总的体会是:“茶不在名,凡新则品”。

在成都喝茶只是副业,“主营业务”是摆龙门阵,打麻将和斗地主,而且全民皆兵。

地球人都知道北京人能侃,特别是正宗的北京出租车司机,一个个都只参政议政的行家里手,但是在我看来,北京人没有四川人能侃。北京人侃的是时政,世界大事,是内幕消息;四川人的摆龙门阵是漫游式的,没有主题、没有限制、没有禁忌,想到哪里摆到哪里。

上大学的时候,我学习过打麻将。但是开始工作以后就基本上没有打。后来出国学习、工作,就再也没有碰过麻将。更因为从小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认为打麻将是消磨革命意志,浪费时间。这次到成都,生生被朋友们摁到了麻将桌上,他们从基本规则教起。我也算是“被” 打了一回麻将。

摆龙门阵的时候,大家都是客客气气的,相敬如宾;唯独在打麻将的时候,整个成都霎时间变成了洪洞县,顿时没有一个好人,“龟儿子”成为互相的尊称。

“斗地主”据说是四川原创,好像是从“锄大地”演化而来。我会“锄大地”,也会打“双升”,但都不精通。“斗地主”从来没有打过,也没有看见其他人打过,这次在成都也是头一回“失身”。

。。。

这种“无所事事”即使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方法。无所谓好与不好。只不过非常不习惯。

据说原本成都的宣传口号是“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但是可能因为不同的人的联想和解读太丰富多彩,后来应“妇联”和“家庭婚姻保卫委员会”的呼吁,成都市政府顺应民意,宣传的口号改成了“让人流连忘返的城市”,似乎温柔了许多。

也许退休了以后,成都会让我流连忘返。(来源自刘石新浪博客)

赞 ()
分享到:更多 ()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底部广告位3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