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开始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期待已久的“大三通”时代终于来临,两岸同胞进入了一日生活圈。台籍茶商范纲胜告诉记者,“12月22日,我将直飞上海,尽早体悟直飞的爽快。”
如今,在内地经商的台湾茶人早已为数不少,东方美人、冻顶乌龙、阿里山茶等台湾名茶以及台湾茶具,也已成为内地茶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京马连道茶叶一条街,不少商铺备有或多或少的台湾茶,专卖台湾茶的商铺也有近20家。
自从进入内地市场以来,台湾茶叶和茶人经历了哪些波折?“大三通”以后,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台茶进内地 一波三折
台湾岛地质资源丰富,有产茶的独特优势,而其茶叶历来就有外销的传统。除了按照口味和工艺划分,台湾茶叶还有另一种划分方法,就是内销茶和外销茶,这与内地颇有些相似。
台湾茶开拓岛外新市场的通常流程是,利用低价外销茶做开路先锋,打开当地市场。稍后,台湾中高档茶叶再紧随其后,而外销茶则开始逐渐退出。某业内资深人士说:“外销茶质量相对较次。外销茶先行,主要是因为在台湾岛内没有竞争优势,缺少生存空间,不得不开拓新市场。外销茶出口,可以理解为岛内茶叶战的转移。”
台湾茶打开内地市场的情形,与此类似。首先进入内地市场的台湾茶叶,就是以台湾外销茶为主。然而,与其他外埠市场不同,台湾中高档茶叶在内地市场没能顺利地接下外销茶的接力棒。
1998年,在北京举办的茶业博览会上,台湾茶人第一次大批量组团参展,拉开了台湾茶进入内地市场的序幕。市场开拓初期,台湾茶风靡全国。赵薇女士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接触台湾茶叶和茶具,现在是北京马连道茶城一丰茶园的经理。她对当初的情境依然记忆犹新,“1998年开始,基本上每家商铺门前都贴着台湾茶的广告。台湾茶太火了!包装工艺很精美,特别是引入的真空包装,开创了内地茶叶包装的先河。当时令人难以想像的是,只要真空包装,打上‘台湾’字样,都不愁销路。”
台湾外销茶的火热,带动了“台式茶”现象的兴起。在当时的市场,不少产自越南的茶叶,也以台湾茶的名义热卖,被业内人士委婉地称为“台式茶”。某业内资深人士说:“市场混乱,鱼目混珠、滥竽充数的现象时有发生,假冒伪劣产品横行,破坏了台湾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导致了台湾茶后期的衰落。”
另一方面,台湾茶的热卖起到了鲶鱼效应,带火了铁观音等乌龙茶。从自然条件、制作工艺和口味来看,台湾乌龙茶和安溪乌龙茶有着颇近的渊源,也有着相近的市场区分。很多台湾名茶,基本都可以在内地找到相似的生长环境。但是,从制作成本来看,内地产的拟台湾茶成本低廉很多。于是,不少原本经销外销茶的台湾企业,开始在内地安营扎寨,购买茶山,用来生产台湾茶或者拟台湾茶,带动内地茶商也积极仿效。
当中高档台湾茶跟随外销茶进入内地市场的时候,它也就陷入了与拟台湾茶的激烈角逐中。赵薇说:“外销茶销得好,台湾茶的概念已经被大家认可了;内地人口又多,经济发展又很快,所有的外部条件都是有益的,台湾茶人都很看好中高档台湾茶的内地市场。不少台湾茶人成集装箱地往内地运中高档茶叶,信心满满,以为很快就可以发大财了。然而,竞争的结果,却出奇意外地惨烈。”
在内地,台湾中高档茶从业者没能取代外销茶企业,因为后者已经开始借助内地的自然条件,生产出了相近品质的拟台湾茶,而且生产成本很低。赵薇说:“中高档台湾茶需要依靠手采,不能机采。内地的人工成本很低,手采成本跟台湾的机采成本差不多。内地缺少的,只是尖端的制茶机械。台商从台湾运进先进的制茶机械,两岸的工艺就差不多了,也可以制好茶了。即使台湾高端制茶技师艺高一筹,但毕竟人数有限,不会对整体态势造成显著影响。”
很多中高档茶叶从业者,折颈内地,少数茶商甚至血本尽亏。在内地这块外埠市场,台湾中高档茶在历史上罕见地败走麦城。随之而来的,是台湾原产茶整体形势的转衰。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台湾茶进入下行路线,猛然间变得静悄悄了,仿佛就在市场上绝迹了。从1998年的火爆,到2002年的低迷,台湾茶风头十足的市场表现,持续了大概四个年头。赵薇说:“进入低迷以后,经常可以看到马连道的茶商低价甩货,原价五百的台湾茶可以卖到二三百,不少台湾茶商退出了马连道茶叶街。”
目前,经过波折的台湾茶,正在慢慢走出低谷。台湾玉铉茶业公司的庄会德说:“2007年下半年,台湾茶开始逐步升温,与红茶的升温、普洱热的降温几乎同步。我们预计,台湾茶开始进入下一个繁荣周期。消费者经过第一段时间的盲从,第二段时间的筛选,正在进入第三个时间的稳定发展期。”
赵薇认为:“台湾茶的主要优势,还是制茶师的制茶技艺。台湾茶叶未来的出路,应该瞄准高档茶这一块。”
面对“大三通” 台湾茶人亦喜亦忧
“大三通”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方便了两岸茶人的互访和业务洽谈。老台湾茶业有限公司的范纲胜先生常年往来于台湾和内地,对“大三通”深有感触,“千呼万唤始出来,对于两岸人民真是一大福音。对观光或从事商业贸易的工作者,更是一大利多。放眼大中华商圈,生意布局全中国,是我公司一直的政策。如今三通以后,天涯若比邻,举趾就到,对我们而言省时省事,真是一大德政。”
“大三通”不仅为茶人节省了两岸通行的时间,还必将带来运输费用的减少。有茶商为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每斤茶叶从北京至基隆的运输成本在80元左右,“大三通”以后运输路程缩减,中转停岸费减少,有望降低到30元,降幅高达63%。如果台湾茶叶平均零售价格按照每斤500元计算,保持同样利润,售价有望下调10%,将极大地提高市场竞争力。
两岸交流的便捷,也为内地同胞赴台购茶提供了便利。不过,不少台湾茶人认为,这对台湾茶在内地的销量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内地同胞去台湾,主要还是以旅游和商务为主。在商务区和旅游区,台湾本土茶的价格并不低,甚至有可能比内地高,而且也很难保证买到好茶。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后,内地同胞还是会选择在内地茶店买台湾茶。”
不少茶商坦言,“大三通”对台湾本土的茶叶生产者,也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其实,台商在内地开设的茶厂,早已开始向台湾“出口”茶叶,并已经抢占了台湾茶在日韩等国的不少市场份额。“大三通”开通,将进一步增加内地茶在台湾市场的成本优势,提高其竞争力。赵薇说:“届时,台湾本土茶企能够保存的实力,大概将会进一步缩减到特色高档茶,台湾茶农的生活也将会受到极大影响。这已在台湾茶界引起一种悲观情绪。从长久来看,甚至会削弱台湾整个产业链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赵薇说:“为了扶植台湾的茶文化和茶产业,希望内地这边能多给一些关税和增值税方面的优惠。如果能全免关税,就更好了。”目前,台湾茶叶进入内地市场,要征收近20%的关税。如果关税全免,综合“大三通”以后运输成本的降低,台湾茶在内地市场的价格可以降低30%。
其实,台湾和内地的茶产业,除了竞争,还有很广泛的合作空间。台湾的制茶技艺、器械和茶艺,可以在内地找到更大的发挥空间,挖掘内地庞大的茶市场,并携手内地一起开拓全球茶饮市场。
据最新消息,在21日刚刚闭幕的台海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中共中央台办主任王毅宣布了中央政府为加强两岸合作出台的10项新政策,其中提到拓展两岸农业合作平台,增设台湾农民创业园。早前建成的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已经成为台湾茶商重要的生产基地。台湾农民创业园广受好评,这似乎为两岸茶产业未来的合作作出了最好的预测与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