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茶艺表演则是茶艺的一部分,是艺术化了的泡茶、饮茶的表现形式。80年代以来,茶文化热在中国兴起,全国各地茶道、茶艺、茶俗表演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日本、韩国等国外的茶道(艺)表演团体纷纷来我国进行表演和交流,给茶文化活动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笔者曾多次观摩过国内外的茶艺表演,也参加茶艺表演的实践和培训工作,现就茶艺表演谈谈个人的浅见,以抛砖引玉。
茶艺表演是通过各种茶叶冲泡技艺的形象演示,科学地、生活化地、艺术地展示泡饮过程,使人们在精心营造的优雅环境氛围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操的熏陶。中国早在唐代就已盛行茶道,陆羽在《茶经》中有此记述;中国又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形成了各具民族特色的饮茶风俗和礼仪,继而发展成茶艺;中国茶道传入日本、韩国以后,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和韩国茶礼。综观国内外的茶道、茶艺、茶礼,内涵不尽相同,但表演要求和目的效果大同小异,表演时讲究茶、茶具和水,重视冲泡技艺、品饮技艺、品饮环境等等。从表演应达到的效果来看,笔者认为,茶艺表演应抓住三个重点,第一,冲泡程序设计科学;第二,表演者应具有较高的素质;第三,表演形式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科学冲泡是基础,表演者的素质高低是表演成功与否的关键,源于生活才能被广大民众所接受。
茶艺表演关键在于“艺”,“艺”是技艺、技巧。茶叶冲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是表现“艺”的前提,对不同的茶类应设计不同的冲泡程序,才能充分展示茶叶的色、香、味、形,达到茶艺表演的目的。如黄山毛峰茶的冲泡,它的主要程序为:备水—烫杯—置茶—润茶—冲泡—观展示杯—奉赏干茶—敬茶。一般绿茶冲泡表演时,“奉赏干茶”为程序的第1道,而在黄山茶仪中,却将其安排在冲泡以后,因黄山毛峰茶在杯中不能立即展开,茶叶中的有效成分须等片刻才能浸出,此间穿插观赏干茶恰到好处,这样安排更具科学性。再如乌龙茶的冲泡程序几乎已形成固定的模式,有18道和20道之说。厦门大学茶艺中心的乌龙茶冲泡,“分茶”与一般的表演次序有所不同,是先在每个杯中加入茶水(称为韩信点兵),每一杯都点到,以示公平,再来回巡酌,看哪一杯少补上一点(称为关公巡城),这样,每杯茶汤的量和浓度基本一致。又如云南白族三道茶,彝族油盐茶、罐罐茶等民族饮茶方式,第1道程序是土陶茶罐在火上烤热,然后把茶叶放入罐中烘烤,一边烤一边上下翻抖,使茶叶在罐中受热均匀,待茶叶烤得满屋飘香时,加入沸水。这种烤茶的方法是比较科学的,因为茶叶经焙烤,内含物质发生转化,香气进一步发展。总之,一种茶的冲泡程序设计,以及冲泡水温、时间的控制,茶与器具的配置,水的选择等,都应从茶叶内含物是否充分溶出,汤色、滋味、香气等是否能充分展示该茶的品质特点诸方面去考虑。茶艺表演以冲泡好一杯茶为前提,如果表演不能把茶的色、香、味、形等品质特征充分展示出来,那么动作再优美,环境再优雅也是徒劳无功的。
茶艺表演主体是表演者,每个动作、神态、语言、仪表均应体现一个“美”字,“美”不仅在外表,更重要的是求内在。表演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文化修养,要了解茶文化的历史、茶叶基本知识、美学知识、礼仪知识等等,必须懂得廉、美、和、敬的茶德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掌握冲泡技巧,表演恰到好处,不至于生硬地模仿别人的动作。表演者还要努力创造清静、和美、怡悦、互敬的气氛。清静,不但要求环境清静,更要求表演者心境清寂、宁静、无杂念,达到心平气和;和美,即为和谐、和诚、宾主融为一体,以及茶、水、具、人、音乐、环境的协调、和谐;怡悦,要求表演者面带微笑、动作轻捷、给人以明朗、放松、欢快的感觉;互敬,表演者要态度诚恳、谦和,双手奉茶,以营造一个相互敬重,人人平等的氛围。表演中切忌矫揉造作,装模作样,生硬地背诵台词。总之,表演者要通过自己的动作和言表,使品茶者精神放松,启迪生活情趣,去烦涤躁,心灵回归自然,在怡乐的意境中领略茶艺表演的真谛。
茶艺表演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它既是寻常百姓饮茶风俗的反映,又将饮茶与歌舞、诗画等融为一体,使饮茶方式艺术化而更具有观赏性,从而使人们从中得到艺术享受。如浙江德清向来有用咸茶敬客的风俗,咸味茶用桔子皮、烘青豆、芝麻、豆腐干、笋干等地方特产与茶一起冲泡而成,当地凡女儿出嫁,走亲访友必饮此茶。目前,这种茶俗已被总结提高成为特色茶艺。又如云南白族同胞有饮用三道茶的习俗,他们将茶冲泡成一苦(沱茶)、二甜(白糖、清茶)、三回味(生姜、花椒、乳扇、茶、蜂蜜)3种口味,奉送给宾客,具有民族特色。“三道茶”现已配上富含哲理的解说词以及优美的乐曲,被各地融入茶艺表演。观赏“三道茶”的茶艺表演,不仅可品到独特风格的三道茶,观赏到优美的冲泡技艺,而且可从中领悟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因此,我们说茶艺表演以日常饮茶方式为基础,源于生活,又加以提炼,结合茶、茶具、水、服装、乐曲、环境布置,通过表演者的动作、言表等各方面的艺术表演,体现一种高尚的、纯洁的美,可以陶冶情操,引导人们追求美好的生活,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