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形于礼,见礼于艺,见艺于道……
所谓“禅茶一味”,并非俗语。不知禅者不知茶,这是从禅嗜茶的一种说道。“禅”我们的联想佛教之一派,门外人不可妄言。但茶道的内部联系,确实与禅有关。日本对“禅”的解释:有枯淡主义的说法。
中国的茶道精神,可能复杂一些。儒、释、道三家并举,儒为学或术,释为教,而道即学又教,但中国的文化正宗是儒,这样多的文化思潮与茶为缘,现象就百花齐放了。
文人雅士,抚琴品茗。这是吃茶的细相。从“形”观不出什么“禅”或什么味,从雅从趣道与茶浑然成美学味极强的生态相,自然情趣、天上人间,给茶确也摆定了一个合理位置。
茶艺、茶礼、茶市缘于茶的物理性质,我们的确是极尽了可能开发利用,但现象毕竟是以人为主体的一种生态系统里边的一个侧面,把文人挑拣出来伴茶或用茶伴文人,基本上确定了我们对茶的一种态度和价值定位,甚至是一种理解。
但现象就是一种文化想象。功利的文人在权势者面前是弱者,但与草介,又是一副不屑的清高,我们从历史文脉中,能抽取出与茶有关的最好记忆就是这些,唯美而又诗话的现实主义茶道!言道,确实一时半会儿还真理不出来一个归宿。
日本有位仙和尚(1750—1837),面对利休的画像赞叹说:“释迦使人为佛,仲尼使人为仁,利休啊,使天下为茶”。这是一位虔诚的和尚,他的话饱满于自己的认识,但从今天看是说过了。日本茶圣利休,于茶确是构建了一个“道”的系统,这个天主教信徒,以生命饯行茶道,藐视了绝对现实主义的权威利器,并立意“茶道”仍修行为是。但“修”修什么?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不可能找到同一落处。
禅茶一味,与茶开了一个心眼。儒、释、道多少都与哲学有关。日本的茶道特性有“落”字关,我们能把现象落在哲学的土壤上吗?
“乐在薮中”,这本是一些自满者所持的一个自在层面,我们的笔头和视野,在横纵归纳中,不能总停留在花样翻新的综艺大观上。这使我突然想起了世界级的哲学大师奥古斯丁,(公元354年,出生于北非小城塔加斯特)。他缘于信仰和圣经所构建的哲学体系,为基督教神学奠定了坚实基础,世界上没有什么人能够在他的形而上理论系统中,找到摧毁那座大厦的结点。茶虽为物,但茶文化的魅力是精神,在自在提升的情况下,也可涉及哲学。因为任何现象,如果不经过思想过滤,都有可能是荒诞的。(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