啖茗小馆

茶乡婺源,烟雨上晓起

婺源上晓起栈。

晨雾氤氲中如水墨画卷的上晓起。

夜色深沉,雨丝沁凉。迎着突如其来的春雨,穿越下晓起迷宫般的古老建筑群,踩着曲折蜿蜒的青石板古道,闻着清新的油菜花香,一路摸黑,前往慕名已久的婺源上晓起。

在茶画满壁的“茶客栈”用罢晚餐,与友人相约晓溪畔的“茶作坊”。这是一间徽派风格的平房,门前有两架大水车,水声一片轰鸣。借着灯光走近一看,白墙上,一行红色的大字尤为醒目:“山花迎客笑,村茶胜酒香”。原来,这里便是著名的“上晓起传统生态茶作坊”。

陈设朴素,不失古雅。其中有一台木制的捻茶机最为古老,它是依靠水车提供的动力驱动涡轮并进行茶叶加工的,这堪称茶作坊内的“活文物”。据说早在元代,农书就记载了这一制茶机具。其他如炒茶、烘茶的许多器具,无一不是原始的那种。

置身古茶村上晓起,迫不及待一品的,自然是以本山晓溪水沏本山毛峰茶。惟如此,方可真正领略晓起佳茗的原味。须臾,一杯清澈的晓起毛峰已是盈盈在握。品着清润的春茶,聆听外面的骤雨声,旅途的风尘和疲惫一洗而空,心情也仿佛随着一缕茗烟轻扬起来。茶品颇多,又试了著名的婺源仙枝和婺源茗眉,前者清奇洁净,后者清醇馥郁,也许是这些茶叶均产自高山峡谷,似乎都颇具隐者之风呢。

夜半,下榻“茶客栈”老屋,伴着窗外的天籁之声,回味婺源奇茗的一线余甘,陶醉矣。

清晨,沿着晓溪漫步。雾深,露重。极目眺望,是连绵群山,山色叠翠,山岚缥缈。氤氲中,忽隐忽现之远山几与苍天浑然一色。山麓边,一株株参天的樟、楮、槐树,在无数个四季的更替中,默默守护着晓起的宁静。山脚下,散落着一栋栋白墙黛瓦的民居,马头墙、瓜棚豆架,充满农家气息。一些古旧建筑的墙顶,还以质朴的墨笔线条,描绘着太阳、山水、家禽和如意草纹样,可谓憧憬美好生活的乡村图腾。

晓溪横亘东西,上游南岸,是油菜花的海洋,黄澄澄的花儿不仅为晓起抹上了靓丽的春妆,还给这个古老村落弥散了挥之不去的馨香。溪边有桃树,娇艳的花朵临风照影,偶见一片花瓣飘落水中,划出涟漪,堪怜。而更吸引人的,则是花开满树,冷艳胜雪的梨花,尤其是那散落一地的花瓣,缤纷如雨,凄美。

沉浸其中,感觉上晓起像一幅朦胧的水彩画,更形象地说,是水墨淋漓的写意中国画。因为较之水彩,后者多了几许高古的积淀和内涵,恰如遁隐山间的风华才女。在这幅水墨画中,点缀着众多的茶元素,如茶作坊、茶画馆、茶客栈、茶艺廊、灵泉古井等,在如此清丽的画卷中问茶,那份惬意,已是近乎极致了。

晓溪水口的布局颇奇特,其实很久以来,这种蕴涵堪舆的格局,便已通行于古徽州属下婺源的许多乡村,这和朱熹的名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和溪流出口的拦河堰、古亭、方塘以及香樟树,共同构筑并维系着当地的风水,以求百代的顺昌与吉祥。

晨雾已散去,天空飘起了细雨。顺晓溪南岸的古茶道前行,踏着先人烙下的车辙印,经过东面那个荷花池时,突然觉得,此情此景在梦中是出现过的,而且一模一样。抵达村口的古樟边,只见晓和亭中,有一位老婆婆在热情地招徕路人,品尝她制作的点心。不觉心里一热,莫非是传说中的“方婆遗风”?尽管奉的不是茶,但情义却如茶。

山坡上,是一片茶园。据说晓起以及江西许多地方,茶树品种普遍为婺源的“上梅洲”。这些灌木型的茶树,与附近娇黄的油菜花为邻,灵芽初展后,在花香袭人的时节采摘,加工制作而成的茶叶会有一种特别的清韵。又发现几株高逾两米的茶树,想来这是本地的“野茶”了,这可是最能代表晓起“风土味”的茶叶呵。

赞 ()
分享到:更多 ()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底部广告位3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