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茶文化研究》第13至16期曾刊登拙作关于唐、宋和金元的茶诗,现对明代茶诗作一简介。明代的茶诗虽未能达到唐、宋的高度但也有一定的特色。
一、明代茶诗较多反映了文人自命清高,以闲适为乐的思想和处世态度。
明朝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进入衰老期,它一建国就面临着种种矛盾,一度对文人实行高压政策。在此情况下,不少文人的才能无处施展,乃以琴棋书画表述志向,而饮茶就和这些雅事很好地融合了。在这些茶诗人中,突出的代表是号称“吴中四才子”的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等。例如:
唐伯虎(1470-1522,江苏吴县人)的《事茗图》:“日长无所事,茗碗自赉持。料得南窗下,浅见满鬓丝。”这首五绝反映了他白天无所事事,整天抱着茶碗,在南窗下任凭清风吹拂。
文征明(1470-1559,江苏吴县人)的《闲兴(六首之二)》也是这样:“苍苔绿树野人家,手卷炉薰意自嘉。莫道客来无供设,一杯阳羡雨前茶。”所不同的,是有客来访,供奉的是阳羡产的雨前茶。
二、明茶诗以咏龙井茶为多。
明代茶诗除涉及紫笋、阳羡、建茶、茶等传统名茶外,以咏龙井茶为最多。龙井茶是后起之秀,但却以“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
在众多赞美龙井茶的诗歌中,有的仅诗题上有它的美名,但多数写入诗的正文中。例如于若瀛(字步济,山东济宁人。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右佥都御史、陕西巡抚。著有《弗告堂集》)的《龙井茶歌》:
西湖之西开龙井,烟霞近接南山岭。
飞流密泊写幽壑,石磴纡曲片云冷。
拄杖寻源到上方,松枝半落澄潭静。
铜瓶试取烹新茶,涛起龙团沸谷芽。
中顶无须忧兽迹,湖州岂惧涸金沙。
漫道白芽双井嫩,未必红泥方印嘉。
世人品茶未尝见,但说天池与阳羡。
岂知新茗煮新泉,团黄分冽浮瓯面。
二枪浪自附三篇,一串应输钱五万。
这首《龙井茶歌》,详细地记述了龙井茶的产地、品质和龙井泉水的水质等情况。龙井茶产于杭州西湖西面的南山岭,此地不像蒙顶茶的产地蒙山中顶那样,人迹罕至,时有野兽出没。也不像湖州的顾渚紫笋茶,担心金沙泉有时要干涸。龙井茶细如谷粒,具二枪如团黄,它的嫩度和优异的品质可以和双井茶、北苑龙团茶媲美,所以非常珍贵,一串的价格值五万钱。读了这首诗,令人感到龙井茶的确不是一般的茶叶。
另外,还有两首同名《龙井试茶》的茶诗,短小,集中,写得也很好。
高应宽:“茶新香更细,鼎小煮尤佳。 若不烹松火,疑餐一片霞。”
童汉臣:“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因之消酩酊,兼以玩嶙峋。一吸赵州意,能苏陆羽神。林间抱新趣,世味总休冷。”
三、咏泉诗独钟惠山泉。
水是茶的重要伴侣。明人田艺衡在《煮茶小品》中说:茶的品质有好有坏,“若不得其水,且煮之不得其宜,虽佳弗佳也”。这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宝贵经验。凡名茶产地,大多有好水相伴,如龙井茶配虎跑水,顾渚茶配金沙泉,被公认为最好的配合。无锡惠山泉,被认为天下第二泉,历代著名茶人往往长途跋涉,到无锡汲泉储存。在明代茶诗中有不少诗篇赞美了惠山泉。例如:
钱子正《子义弟惠茶》:“露芽便合偕蒙顶,活水还当汲惠泉。”
袁宗道《饮小修所携惠泉》:“昔逢惠山人,曾说惠山好。季子千里来,同饮惠山水。”
高启《赋得惠山泉送客游越》:“云液流甘漱石牙,润通锡麓树增华,汲来晓冷和山雨,饮处春香带涧花。”
徐祯卿《煎茶图》:“惠山秋净水泠泠,煎具随身洁小瓶。”
在这方面,文征明的诗最多,约23首,如《次夜会茶于家兄处》:“惠泉珍重著茶经,出品旗枪自义兴。”《还过无锡同诸友游惠山酌泉试茗》:“解维忘未得,汲取小瓶回。”《邵二泉司徒以惠山泉饷白岩先生》:“谏议印封阳羡茗,卫公驿送惠山泉。”《煮茶》:“绢封阳羡月,瓦缶惠山泉。”《游惠山》:“几度扁舟过惠山,空瞻紫翠负跻攀。”
文征明的五言长律《咏惠山泉》共36句,开关四句是“少时阅茶经,水品谓能记。如何百里间,惠泉曾未试”。以后提到“十载劳梦寐”,结果是“秋风吹扁舟,晓及山前寺”,“无论味如何,清沏已云异”,“高情殊未已,纷然各携器”,“吾生不饮酒,亦自得茗醉”。写出了他们看到惠山泉后的高兴劲儿,同时各携器采泉而归,啜茗而醉。
以上这些,已能看出惠山泉在明代诗人心目中的地位了。
四、明代茶诗较详细地记述了当时烹饮方法和茶具的改进情况。
提到“点茶”的,如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江苏松江人,诸生,工诗善文,兼能绘画,著有《茶话》)的《失题》:“点来直是窥三昧,醒来翻能赋百篇。”韩奕的《白云泉煮茶》:“欲试点茶三昧手,上山亲汲云间泉。”
茶诗中提到“竹灶”的地方较多,如吴廷翰《百合茶》中:“密添松火嫩,转傍竹炉清。”祝枝山《和竹茶炉诗》中:“仙掌分来自玉泉,呼童试向竹炉煎。”陈继儒《试茶》中:“竹炉幽讨,松火怒飞。”瞿佑(字宗吉,浙江杭州人。诗具风格,多慷慨之音。著有《存斋诗集》等)《茶烟》中:“石鼎火红诗咏后,竹炉汤沸客来时。”吴宽《游惠山入听松庵观竹茶炉》中对竹茶炉的描写:“百年重试筠炉火,古杓争怜更瓦全。”(“筠”就是竹子)史瑾《谢郭公子送桂花佳茗》中:“萤案昼分金粟影,竹炉夜响翠涛声。”陆治《题烹茶图》中:“茗碗月团新破,竹炉活火初燃。”冯兰《题绿香泉卷》中:“竹炉春茗时分试,想见东邱夜未眠。”王绂《题真上人竹茶炉》中:“僧馆高闲事事幽,竹编茶灶瀹清流。”
五、明代茶诗的一些特点。
(一)茶诗作者中好一部分人是才子,所以茶诗的质量较高。
如“吴中四才子”唐伯虎、文征明、祝枝山、徐祯卿都有茶诗,特别是文征明,他的茶诗清新绮缛,自树一帜。还有道称“三袁”的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三兄弟,创立了公安派,力矫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流弊,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作诗清新明快。此外,还有方孝孺、于谦、王守仁、宋濂、徐渭等一批著名文人,茶诗水平都较高。
(二)明代茶诗的体裁较多,包括了古诗、律诗、绝句、竹枝词,宫词。还有词,如徐渭(字文长,浙江绍兴人,多才艺,诗书画皆工)的《鹧鸪天•竹炉扬沸火初红》:“客来寒夜话头频,路滑难沽曲米春。点检松风汤老嫩,退添些叶火新陈。倾七碗,对三人,须臾梅影上冰轮。他年若更为图画,添我炉头倒角巾。”作者具体地描述了主人在寒夜细心地为来客煮茶,在月下边饮边谈,畅叙友情的情景,并谈了今后的美好打算,真可谓情深意长。
(三)明代茶诗的题材较广,有采茶、造茶、煎茶、饮茶,名茶、名水、名茶具以及有关茶对圣、茶人等。互相赠茶、赠水的诗也较多,除上述已列的之外,还有如周履清的《山僧惠茶》,贝琼的《方丈敏惠二白瓶及新茶土铁》,何景明的《送泰公茶》、《玺上人送茶》,平显的《寄径山茶》,王德操的《谢人送茶》,潘允哲的《谢人惠茶》,刘瑛的《谢龙井僧寄茶》,徐渭的《谢钟君惠石埭茶》,章元应的《谢洁庵上人惠新茶》,吴宽的《谢朱懋恭同年寄龙井茶》,文征明的《雪夜郑太吉送惠山泉》等,这说明明代以茶为礼品,表明茶的珍贵,以及明代人际的深情厚谊。
(作者系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原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