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的老话题——写在崂山茶春茶上市之前
一年之计在于春。崂山 茶中春茶也是最贵的。在崂山晓望社区,晓阳工贸有限公司的李泽舜告诉记者:"好的春茶,能卖到四五千元一斤!"春茶贵,因此茶企、茶商、茶农都在盼望着春茶上市。尽管今年崂山种茶区也受到几次低温的考验,但总体产量不会有大的变化;而南方不少产茶区因雪灾等因素,产量却要下滑不少。一直以来囿于区域品牌和区域影响的崂山茶,能否迎来"走出去"扩大知名度与品牌影响力的机会?在这个特殊的春天,就崂山茶品牌做大做强等老话题,记者进行了"新观察"。
找"酵母":机遇考验品牌
一场雪灾带来了很多变数。专业人士认为,今年春茶将推迟上市。由于南方茶叶减产,崂山茶将"奇货可居"。记者电话采访了万里江茶叶有限公司、晓阳工贸有限公司等崂山茶企"大块头",相关人员对今年崂山茶春茶销售都表示乐观。有的企业一把手正加紧同天津等外地客户联络,争取扩大外销。
扩大外销比重,在国内外树立品牌影响,这一直是崂山茶的一个梦想。
近年来,崂山区政府和崂山茶生产企业都在探索路径,寻求突破。打崂山旅游牌、组织茶文化节、举行品牌化推进相关研讨会……诸如此类的举动,相信今后还会继续。崂山茶做大做强品牌,也自然成了一个年年探讨的老话题,人们希望每年都能发现些新意。
但对于农产品而言,有无历史背景,有无雄厚的文化积淀,有无民俗民风的约定俗成,非常关键。在推广崂山茶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发掘和发现崂山博大文化中与之相关的脉络,加以传承、推进。我们现在所做的,或许仅仅是个开始,因为崂山茶品牌化做大的"酵母"就是崂山文化,二者不能找到一个结合点,崂山茶就仅仅是"南茶北种"的结果,她的"眼光"也就只能上溯几十年了!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1月,我市晓阳工贸、万里江等四家企业生产的绿茶将同时加贴"崂山绿茶地理标志",这是一种很有效地杜绝假冒伪劣、确保崂山茶品质的途径。但有关业内人士也指出,有了地理标志保驾护航还不够,还得有"证明商标",以及更有效的市场监管措施等。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管是茶农还是茶企和茶商,都希望崂山茶市场能够规范,从而有利于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使崂山茶的品牌形象更健康、更高尚。
家住囤山社区的高姓茶农,家里有四五亩茶田,坚持不用农药,每年销售给茶商都能卖个好价钱。高先生很实在地说:"其实品牌不品牌的倒在其次,关键是茶叶的品质。"这位淳朴的农民并不高深的话却很有说服力。崂山茶的品牌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质量、品质、市场监管、文化发掘等各个环节。要做好,就得一件件来做,做细致、做完善。
南方的雪灾或许给崂山茶扩大外销提供了一种可能,但因南茶量少走贵,可能更显示出崂山茶的品牌弱势。所以在机遇面前,崂山茶将面临的更多是挑战,尤其是周边日照绿茶等不断跑马圈地,崂山茶如何做大其在北茶中的影响,的确值得认真考量。
有时候形势越好,越值得深思。
寻"钥匙":不妨研究高端
应该说,近年来崂山茶的发展是迅速的。据统计,崂山区茶叶种植面积已达13000余亩,年产茶叶超过400余吨,已成为崂山区高效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崂山茶的异军突起,也正在改变着我省的一个尴尬:据统计,我省年消费茶叶4万多吨,但是生产茶叶却是弱项,每年生产茶叶仅5000吨左右。日照、临沂以及青岛等主产区的总量加在一起也无法满足这一庞大的消费需求。因此,崂山茶的销售区域基本上在省内,更确切的说是在青岛。自产自销,无法"走远",某种程度上也限定了其品牌影响力。
而晓阳工贸、万里江等茶企对于崂山茶无法做大、做远的判断是:假冒崂山茶充斥市场,使广大消费者无法认识崂山茶的本来面目。相关调查显示,2006年市场上销售的所谓"崂山茶"总量达到2300余吨,2007年这个数字上升到3000余吨。而崂山茶区每年实际的年产量仅有四五百吨。
在上述现实因素的作用下,崂山茶市场散而乱的现象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令人欣喜的是,加贴"地理标志",申请"证明商标"等措施将起到正本清源的效果。但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加强市场监管,各职能部门应该从食品安全的高度出发,从源头抓起,实行可追溯体制,只要管到位,确保崂山茶的纯洁性还是有戏的。
在分析了各种干扰因素后,有关专家认为,崂山茶产量小、地域文化特征显著,应该尝试走"精品高端路线",马家沟芹菜和胶州大白菜的一些保护性做法值得借鉴。
依托崂山的传奇历史,从晨蔼山岚中走来,崂山茶的独特性决定了其高端品牌路线的可行性,这把"钥匙"还需要有心人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