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于福建福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白毫银针为代表,原产于福鼎太姥山,具有地域、工艺天然和功效独特等特性,素为茶中珍品
白茶属轻微发酵的茶类。其品质外形针状,白毫密披,银装素裹,色白如银,熠熠发光,汤色和叶底,浅淡明净,因得白茶之名。传统的制法是采下新鲜芽叶晾晒至干,不炒不揉,芽叶完整,密披白毫。制茶过程中,主要靠晾晒和风干,工艺不复杂。加之茶性清凉,有退热降炎之疗效。
白茶原产于福鼎太姥山。据传说,太姥山古名才山,尧帝时(公元前二三五八——二二五七年)有一老母在此居住,以种兰为业,为人乐善好施,深得人心,并曾将其所种绿雪芽茶作为治疗麻疹圣药,救活很多小孩,人们感恩载德,把她奉为神明,称她为太母,这座山也因此名为太母山。到汉武帝时,派遣了侍中东方朔到各地授封天下名山,于是太母山被封为天下三十六名山之首,并正式改名为太姥山,现今福鼎太姥山还留有相传是太姥娘娘手植的福鼎大白茶原始母树绿雪芽古茶树、太姥娘娘发现绿雪芽的山洞和浇灌绿雪芽的丹井。距今150多年前(约1857年),有柏柳乡竹栏头村(今点头镇过笕村竹栏头自然村)陈焕把此茶移植家中繁育了福鼎大白茶。
福鼎大白茶因采摘标准不同而分为白芽茶(太姥银针、白毫银针)和白叶茶(白牡丹、新工艺白茶、贡眉、寿眉);福鼎大白茶因其茶树品种不同而分小白、大白、水仙白三类,采自福鼎本地菜茶茶树者称小白,采自福鼎大白茶茶树者称大白,采自水仙茶树者称水仙白,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白。在福鼎大白茶茶树只采一芽者,其制成品称白毫银针;在福鼎大白茶或水仙茶树采一芽二、三叶者,其制成品称白牡丹;在福鼎本地菜茶茶树采一芽二、三叶者,制成品称贡眉、寿眉。以制茶种类说,先有白毫银针,后有白牡丹、贡眉、寿眉、新工艺白茶。